制造业“双碳”战略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jrxy 时间:2022-10-02

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要求,以此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然而,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依赖于消耗大量能源获取热值加以支撑。如何在双碳目标约束下,通过推行绿色制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等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要做好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与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动态平衡问题。上述问题不仅是我国十四五 2035 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更是全球性的议题。

对此,天狼副利院私人入口伊甸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课题组将聚焦制造业双碳战略问题,拟定于202212月、20233月、20236月、20239月分四次召开学术研讨会。每次会议拟遴选出若干篇左右论文,推荐发表在以下主流SSCI期刊 :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Economic Research-Ekonomska Istraživanja


一、征文主题

本学术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制造业如何高效、安全、系统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体包括:1)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探索。对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科学分解并识别其特征,从微观到宏观梳理双碳目标的多维历史路径,并进行情景探索;2)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风险防范。识别、评估和防范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蕴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3)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优化。从全局性视角出发,对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体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优化;4)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保障。分析国外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演变与经验启示,探索我国当前政策的执行偏差并进行纠偏,进而构建全景式政策保障体系。

二、参考选题

1. 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研究进展及时空演变

2. 我国制造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退

3. 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内涵

4. 世界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经验

5.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全新分解与时空特征

6. 多维路径下中国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机理研究:理论与实证

7. 公众低碳产品消费与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

8. 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情境探索研究

9. 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涌现的风险识别、评估及预警研究

10. “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风险区域分布及传染效应研究

11. 我国制造业跨行业风险传导机制

12. 我国制造业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

13. 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多方主体动态博弈:冲突与协同

14. 中国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优化与利益协同

1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研究

16. 全方位多层次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优化研究

17.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纠偏问题研究

18. 我国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路径选择与创新

19. 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其他选题

三、论文要求

     1. 论文尚未公开发表,中文不少于0.8万字,英文不少于4500字。

     2. 征文截止时间:每轮研讨会的投稿截止时间分别为:20221220日、2023320日、2023620日、2023920日。

     3. 中文论文格式可参考《中国工业经济》,英文论文格式可参考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4. 为便于匿名评审,请将作者信息单独放置在第一页。

     5. 仅接受PDFWord格式投稿。

四、论文评选

      由论坛召集人组织专家匿名评审,优秀论文在征集作者同意后,将推荐到支持期刊进行匿名评审。优秀论文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发表,必须经过期刊的同行评议程序。

五、投稿方式

欢迎诸位英才直接投稿,也欢迎诸位英才揭榜挂帅,提前与我方联系预约选题。

有意向的中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可以将论文投稿到carbonfinance2022@163.com

相关事宜请咨询联系人:

 波(邮箱:a9z8v5@163.com

孙光林(邮箱:sunguanglin008@126.com

六、召集人

 成(天狼副利院私人入口伊甸)

 冰(浙江工商大学)

刘小峰(天狼副利院私人入口伊甸)

 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蔡万焕(清华大学)

 超(东北财经大学)

 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王俊杰(江西财经大学)


电子邮件:jrxnjue@nufe.edu.cn  通讯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版权所有 ©  天狼副利院私人入口伊甸(中国)衡阳有限公司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